在台灣,可惜這一門「玩」的學問,似乎只有存在於幼稚園中,幼兒可以盡興的玩,即使到了小學,連「遠足」也被制式化的以參觀取代了,在其它生活學習課程中更欠缺一種無特定目的,卻經過周密策畫安排的一種「玩」的進程體驗。
現代父母都很忙碌,除了「導護」父母外,「晨光」與「課後」輔導雖然是志願付出,惟多以陪同、看護為出發點。如果我們期望小孩也能更融入各種活動,其實熱心父母也可帶隊作足球教練、攀岩、輔導或健行小隊長…等,只是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欠缺這種機制與誘因。
教人玩,提供玩的好環境,更是一種「遊憩療癒」,因為懂得玩的人,自然能自我紓壓、減壓,也更能抗壓。而玩更不必是要有足夠金錢才玩得起。期待在各層級教育之改革中能正視「玩」的價值,也能有更寬廣、更有深度之企劃教育與學習之機制。正如英文「遊憩」(Recreation)之定義是透過遊憩或玩的過程,可以再創造、再發現新的能量,此正是每個人都需要活化再生(Regeneration)之源頭。
如果自小懂得玩的真諦,也深信到了老年,自有其排遣孤寂之自我療癒力,學會玩永遠不嫌遲,就起而行吧!!
本文取自親子天下(2014/09/13)
據統計台灣大專院校開設與休閒、遊憩、觀光有關的科系已超過100個,以此類推,台灣人應是很懂得玩了?!有趣的數字是台灣過去的三大主題遊樂園三六九(劍湖山、六福村、九族文化村),自從高雄義大主題園開幕後,加入了新的科技、綜合性遊憩項目與商業設施已被取代了,結果是小學生、中學生之畢業旅行幾乎都一窩蜂去義大主題園,著實令人感嘆!生活於Formosa這個美麗之島,到底有多少國人真正懂得她的美、她的獨特性以及她不同的可「玩」去處?
古人認為「玩人喪德、玩物喪志」,也因此總認為「玩」是負面的,「玩」家更不可取。其實以今日之休閒觀來看,懂得「玩」自是一門學問,也是一種生活態度。只是「玩」必須從小培養,自玩中學習,自玩中認識環境、學習社交互動。
玩的現代銓釋涵蓋了技巧的訓練,如登山、健行、攀岩、划船、游泳,也包括了去探索、發掘新事物、觀察大自然的變化、四季的變遷,以及與大自然互動中學習如何與之相處。
在台灣,可惜這一門「玩」的學問,似乎只有存在於幼稚園中,幼兒可以盡興的玩,即使到了小學,連「遠足」也被制式化的以參觀取代了,在其它生活學習課程中更欠缺一種無特定目的,卻經過周密策畫安排的一種「玩」的進程體驗。
現代父母都很忙碌,除了「導護」父母外,「晨光」與「課後」輔導雖然是志願付出,惟多以陪同、看護為出發點。如果我們期望小孩也能更融入各種活動,其實熱心父母也可帶隊作足球教練、攀岩、輔導或健行小隊長…等,只是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欠缺這種機制與誘因。
如果「玩」也可以自我打發時間,畫畫、聽音樂、玩積木則走出家門與校門,也可運用現有各式各樣的回收資源鼓勵小孩集體創作,開發其潛能,而非只是去報名參加「潛能開發班」一途。
在林業文化園區中堆置的漂流木中,可觀察到獨角仙、鍬形蟲;在沙灘築城堡,可訓練孩童空間設計之創造力;到社區或郊山自然步道漫遊,可撿拾落花落葉枯枝,製作自然畫作或乾燥花。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,因親子互動或多位孩童互動,也對「土地」有感情、有感覺。
現代孩童習慣用36色、48色甚而72色之麥克筆(人工調色),但他們卻無法自主地用水彩調出自然色調,這無框架無邊際之「色譜」是工業化、科技化後,孩童又喪失之一種遊戲調色。不只是玩,更是訓練孩童敏銳觀察力以及美學厚度的基礎。參加比賽要好玩,在好玩的過程中,點燃孩童之好奇心與探索心,也因此得獎之設計更需有智慧,而非以獲獎為目的。「環境教育」法雖已上路,但又很擔心最終還是由傳統教育學院的學者來評量學習成效,而非學習樂趣。
如果讓台北市的多數學童都爬過七星山,則有機會他們可爬玉山。在成長過程中與土地之互動更能激發其真正認識土地,而這個過程應是在其走入「專業」前都應有機會蘊孕的。我的一位好友大學念森林系,研究所念遊憩資源與經營,他們家兄弟姊妹都念醫科,結果父親一直懷疑,他說:「你都在玩,玩能謀生否?」結果,他因對「玩」之深入與深究,不僅擔任過大學教職,現在更被延攬為國際規劃公司負責亞洲旅遊規劃與開發部門之總監。這是個從小玩到大的玩家的故事,當然,「玩」早已不再是古人說的喪德喪志,而是一門「學問」,也是今日重要的「產業」。
教人玩,提供玩的好環境,更是一種「遊憩療癒」,因為懂得玩的人,自然能自我紓壓、減壓,也更能抗壓。而玩更不必是要有足夠金錢才玩得起。期待在各層級教育之改革中能正視「玩」的價值,也能有更寬廣、更有深度之企劃教育與學習之機制。正如英文「遊憩」(Recreation)之定義是透過遊憩或玩的過程,可以再創造、再發現新的能量,此正是每個人都需要活化再生(Regeneration)之源頭。
如果自小懂得玩的真諦,也深信到了老年,自有其排遣孤寂之自我療癒力,學會玩永遠不嫌遲,就起而行吧!!
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如何「玩」、正視「玩」的價值,更能透過「玩」的過程中再創造、發現新的能量。
本文取自親子天下(2014/09/13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大家在最...下方「留言」,寫下想跟老師說的話喔!!
我們會直接在~您提出的問題下方,回信給家長 ^O^
若牽涉較隱私的部分....會私下和家長聯繫。
如果想寫e-mail給老師也可以,
老師的信箱是shan@lsps.tp.edu.tw